产业变局与四个“铁三角” 收藏

  • 书籍语言:简体中文
  • 下载次数:3216
  • 书籍类型:Epub+Txt+pdf+mobi
  • 创建日期:2025-07-06 01:10:03
  • 发布日期:2025-09-06
  • 连载状态:全集
  • 书籍作者:王德培
  • 运行环境:pc/安卓/iPhone/iPad/Kindle/平板

内容简介

产业变革是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在科技革命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全球产业格局正经历前所未有的深刻重构。本书从主导力量、底层逻辑、变革方向以及如何穿透变局这四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技术、贸易、政治、制度等因素对产业变局的影响。通过构建四个“铁三角”分析框架,揭示产业演进的内在规律,助力读者把握产业变革的本质与未来趋势。本书致力于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决策者和研究学者提供一套系统的产业分析工具,助力其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全球竞争格局中精准识别机遇,科学制定发展战略。

作者简介

王德培,福卡智库首席经济学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原副会长。任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客座教授,常年为全国各级政府、各大高校、著名EMBA学院、央企、大型集团企业开设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地方战略布局、顶层设计规划等方面的前瞻性课程,领衔完成国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央企、园区等层级的多项重大课题。

著有《中国经济2016》《中国经济2017》《中国经济2018》《中国经济2019》《中国经济2020》《中国经济2021》《中国经济2022》《中国经济2023》《中国经济2024》《中国经济2025》《大国金融》《重新理解中国经济》《地缘战争》《金融原罪与金融文明》《第四次金融大爆炸》《人民币的未来》《再平衡》《大国金融》等备受关注的预测专著。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1. “未来已经到来,只是分布不均匀。”产业变局,正是重塑未来全球产业格局的关键落子。

2. 本书首创四个“铁三角”模型,以全新视角剖析产业变局的底层逻辑,为理解产业变革提供前瞻性与系统性分析视角。

3. 作者数十年的理论与实践经验倾囊相授,书中既有对产业变迁的深刻剖析,又有对未来趋势的精准预判,无论是产业政策的制定者、企业的战略决策者,还是学术领域的研究者,都能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


下载地址

序言

产业发展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其复杂性和动态性吸引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从早期的产业结构理论到后来的内生增长理论,学者们不断尝试揭示产业发展的内在机制。然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传统理论在解释当代产业发展现象时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特别是,它们往往过于关注单一因素的作用,难以捕捉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复杂互动和非线性特征。

总的来说,本书旨在提出一个更加全面和动态的理论框架——产业变局“铁三角”,以更好地解释和推演产业发展。这一理论的核心观点是,变局时代,产业发展是由多个关键维度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体而言,我们关注了四个关键维度——沿着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递延,决定产业大变局演进的主线是四个“铁三角”: 美国、中国和科技文明;经济周期、国民禀赋和地缘经济;颠覆、未来和跨界;偏态、生态和矩阵。

之所以选择这四个“铁三角”,是基于对产业大变局底层逻辑的系统梳理和对产业变革趋势的观察。它超越了传统理论过于关注单一因素的局限,揭示了产业变革中的非线性特征和质变机制。

正所谓“一图胜千文”,围绕着产业大变局这个主题,本书试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在抽丝剥茧、归纳整理中打造出产业变局“铁三角”的思维导图。其中,第一个“铁三角”(美国、中国、科技文明)阐述“谁在主导”,第二个“铁三角”(经济周期、国民禀赋和地缘经济)揭示“产业变局的底层逻辑”,第三个“铁三角”(颠覆、未来和跨界)讲述“产业变局的方向”,第四个“铁三角”(偏态、生态和矩阵)在于如何“认识、穿透、把握变局”。

进一步而言,这四个“铁三角”在产业变局演进过程中并非单独作用,而往往是几个变量同时存在,相互耦合交杂在一起,形成不同的排列组合,导致产业发展呈现不同的变化趋势。

例如第一个、第二个和第四个“铁三角”在产业变革不同阶段的耦合交叉。当科技文明处于发展初期,面对高科技产业无限的资金投入和科技创新“九死一生”的规律,中美都占据国民禀赋、地缘经济等维度上的整体优势。但总体上看,美国市场经济最高阶段不可逆,面临国策调整的长期化,中国则率先开启复式时代,更可能率先打造矩阵式的新金融模式,在全球产业变革整合中显示出更强的生态性和协同性。与此同时,由于国民禀赋、地缘经济等现实束缚,发展中国家可能需要更加关注产业变局中的地缘迭代和经济文明代差,化为“小草”与“大树”在生态中相辅相成,并通过这一途径提升在全球产业变革中的参与维度。

再如第一个、第三个和第四个“铁三角”在产业变革不同阶段的耦合交叉。科技文明带来颠覆未来、跨界融合的共生共创,只有超级大国的体量才能与之同频共振。其中,美国在新兴颠覆性科技领域领先一步,中国的独有优势则在于多条腿走路与集成式创新,在协调推进、跨界集成中产生“1+1>2”的效果。由此,中国式产业升级,与美国迎头相撞,中国企业被顶在杠头上,不得不经历一次深刻的竞争方式转型——从专注于效率和狼性、致力于消灭竞争对手的种内竞争思路,转向强调新生存空间和独特竞争力的种间竞争思路。更关键的是抓住超级大国红利,通过偏态、生态、矩阵这三个关键词的赋能,适应产业变革、主动营造和改善环境,企业才有希望迎来从要素红利到超级大国红利的凤凰涅槃。

说到底,四个“铁三角”相互耦合交杂在一起,成为产业变局既绕不开又不得不破解的关键。此外,以前瞻性的认知看,未来还将不断涌现出技术、信息等新变量。每新增一个变量,排列组合就会呈指数级增长,把产业变局带入更加颠覆、难以预测的非常态。

如何才能在变幻莫测的“魔方”中把准方向?其要点无疑也在“变”与“不变”间。如果说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把平行四边形分成四个三角形,那么,面对新增变量的层出不穷,无论形势多复杂,内外变量多繁杂,总有一条纲举目张的斜率线(即对角线)内置其中。变化的是市场,不变的是对角线逻辑,即各个变量要素的对角线构成了产业大变局的基本走向。因此,对国家、产业乃至企业而言,顺应潮流、符合对角线内在发展规律的战略获得成功的概率将更大。


目录

序言篇 谁在影响百年产业变局/ 1

第一章 产业经济理论被颠覆 / 3

第二章 影响因素全排列 / 10

第三章 四个“铁三角” / 15


第一篇 第一个“铁三角”——谁在主导/ 19

第四章 美国—中国—科技文明的“铁三角”格局 / 21

中美竞争根源:科技文明 / 21

中美在交锋中共赢未来 / 24


第五章 美国:产业变革的理想与现实 / 28

中美对峙相持的关键十年 / 28

美国的软肋:金融脱离实体经济 / 31

美国国策调整的长期化 / 34


第六章 中国: 产业整合的复式与主场 / 38

中国率先开启复式时代 / 38

中国式产业整合 / 42

中国科技的时空配置与布局优化 / 45


第七章 科技经济与科技文明 / 49

科技经济引领科技文明 / 49

科技文明主战场:AI / 52

科技文明掀起下一轮超级大繁荣 / 55

科技文明与科创垄断 / 57


第二篇 第二个“铁三角”——底层逻辑/ 61

第八章 经济周期、国民禀赋、地缘经济三大因素 / 63

解码国家产业腾飞奥秘 / 63

三个视角看产业周期 / 66

产业变局与地缘迭代 / 68

国民禀赋与产业机缘 / 71

产业变局“铁三角”共振 / 72


第九章 穿梭在经济周期下的产业变局 / 74

经典周期理论是否“过时” / 74

周期演化的新三大因子 / 77

未来周期下的产业演化之路 / 79


第十章 产业变局下的国家竞争本质 / 85

国民禀赋从何而来 / 85

国民禀赋拉开经济文明代差 / 87

两个“优等生”的产业之痛 / 89

产业竞争如何利用好禀赋优势 / 91

第十一章 地缘经济与产业“偏态”之痛 / 95

中小强国的“偏态”之痛 / 95

地缘经济与“偏态”宿命 / 98

超级大国的“天然红利” / 99


第三篇 第三个“铁三角”——变局方向/ 105

第十二章 解码商业新格局: 颠覆、未来、跨界的共生共创 / 107

产业变革新机遇 / 107

决胜未来的新打法 / 109

突破增长瓶颈的关键因素 / 110

打造共赢新生态:融合创新的黄金三角 / 113


第十三章 把握颠覆性创新的制胜先机 / 115

从历史中探寻创新的演进路径 / 115

抢占未来:“新引擎”带来的商业机遇 / 117

洞察颠覆性创新的四大法则 / 119

未来已来:创新先行者的实践路径 / 122


第十四章 未来型产业抢占商业新蓝海 / 124

产业变革的新“命门” / 124

掘金未来:高增长赛道的战略选择 / 126

引领未来:打造持久竞争优势 / 127

布局未来:创新型企业的战略思考 / 129


第十五章 跨界创新: 打造企业新增长极 / 132

跨界创新:重塑商业竞争格局 / 132

解码跨界:价值驱动机制 / 135

价值创造:跨界创新的核心逻辑 / 136

混搭致胜:商业模式创新实践指南 / 137

协同效应:释放跨界创新的倍增价值 / 139


第四篇 第四个“铁三角”——穿透变局/ 145

第十六章 第四个“铁三角”与逻辑架构 / 147

“钢铁大王”卡耐基也曾创业失败 / 147

周期式的行业发展走到了尽头 / 148

偏态、生态、矩阵的三角关系 / 151


第十七章 穿越技术偏态曲线 / 154

英特尔为何与时代失之交臂 / 154

如何摆脱“诺基亚”与荷兰病的陷阱 / 156

跨越技术偏态曲线的三大陷阱 / 158

化解技术波动离散度的四大象限 / 160



第十八章产业竞争是生态系统竞争 / 165

产业政策为何失效 / 165

产业发展的土壤、空气、水、阳光 / 168

产业生态的动态平衡法则 / 170

中国式产业生态:国内、国际双“整合” / 171


第十九章 以矩阵打造新金融模式 / 176

解码金融杠杆与产业创新的共生关系 / 176

突破资本与实体经济的失衡困局 / 178

科技投资的黄金法则 / 179

中国资本投资的第三条道路 / 182

激活产业变革的金融支点 / 183








短评

    产品特色